會計11-03會計基本假設-檢定試題
【丙會學科試題】
【3】01.劃分會計期間之目的為 (1)反應幣值漲跌 (2)防止內部舞弊 (3)便於計算損益 (4)有助於分工合作。[1010521-43]
報導期間假設:會計上以人為的方法,將企業繼續經營的過程劃分成相等的期間,以計算損益、編製報表。
【2】02.會計期間假設表示 (1)一項會計交易只影響一個會計期間 (2)將企業經濟上之營業期間,以人為的方式分割為許多期間 (3)若一項會計交易不只影響到單一期間,不可以藉由估計的數字記帳 (4)調整分錄只在企業結束營業時才會被記錄。[1051106-51]
報導期間假設:會計上以人為的方法,將企業繼續經營的過程劃分成相等的期間,以計算損益、編製報表。
【1】03.曆年制又稱為 (1)一月制 (2)非曆年制 (3)十月制 (4)半年制。[1081103-29]
曆年制:自1月1日至12月31日止,目前一般商業會計與政府會計採用之。
【4】04.企業應將負債作長、短期之區分,其根據之基本假設為 (1)時效性 (2)重大性 (3)可驗證性 (4)繼續經營個體。[1081103-67]
繼續經營假設:提供流動負債及非流動負債的劃分基礎,以負債到期日的遠近來劃分。
【乙會學科試題】
【3】01.下列敘述何者正確? (1)應付費用係指尚未發生但已付現的費用 (2)銷貨退回時,記入「銷貨退回」帳戶,而不借記銷貨,是基於配合原則 (3)將已售出商品的成本轉入銷貨成本,是符合配合原則 (4)會計基礎是劃分資產與負債所屬會計期間的標準。[1011111-20]
應付費用係指已發生但尚未付現的費用。銷貨退回時,借記「銷貨退回」帳戶,是基於充分揭露原則。會計基礎是劃分收益與費損所屬會計期間的標準。繼續經營假設是劃分資產與負債所屬會計期間的標準。
【23】02.下列有關報導期間之敘述,何者為誤?(複選) (1)報導期間係將企業生命劃分成若干期間且定期予以結算損益 (2)報導期間越長,所提供的資訊與決策會越攸關 (3)報導期間越長,所提供的資訊忠實表述的程度越低 (4)報導期間不必為一年,且不必一定由1月1日或從7月1日開始。[1091101-63]
【3】03.會計上之所以有應計事項、預收預付事項之存在,乃基於 (1)企業個體 (2)繼續經營 (3)會計期間 (4)貨幣評價。[1111106-02]
報導期間為會計個體在持續經營期間,經濟活動周而復始,故會計上有應計事項、預收預付事項之存在。
留言
張貼留言